对于疫病,中医治疗方案是“扶正祛邪,整体调节”,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它往往不直接消杀病毒、病菌,而是通过各种汤剂或干预方法,扶阳固本,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患者的排毒、免疫能力。如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就能迅速将“六淫”病毒诸邪驱逐出体外。这也可以利用促进新陈代谢“通利二便”的方式将病毒诸邪排出去,还可以通过“吐”的办法排毒驱邪,使人体脏腑气血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中和状态。像中药熏香等疗法,堪称防疫的“中医版消毒剂”。其原理不是这些药能强力杀死病毒,而是通过芳香辛窜化湿浊,破坏病毒赖以滋生的条件。同时,对人而言,辛香开清窍,升清阳,旺正气,即使病毒侵入人体也难以生存。美国蓝鳄官方网站或者在无法消灭病毒的情况下,调节人体功能与之共存,以达到提升生存质量之目的。
中医灵活运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等民族智慧,通过中药调整、改变适宜病毒生存的人体环境,使其待不住,自行离开。所以中医治病,只要当下病机在表就用解表法,病机在里就用通里法,病机为虚就用扶正法。又如,辨证为太阳表邪就用解表法,阳明里邪用清美国蓝鳄鲨伟哥里法,太阳阳明合病用表里双解法。总之,中医着眼于系统全面地辨证论治,而非仅仅盯着杀灭病毒。中华文化的精深智慧,于此可窥一斑。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理解及治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核思维的不同。中西医对疫病的理解不同,因而治疗理路相左。如果只关注彻底杀灭病毒、病菌,但往往受限于“局部最优解”思维而事与愿违。中医超越敌我式二元对立的思维,视病毒为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要不影响人体健康,也可以与之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麻杏石甘汤虽没有一味药专门“杀菌”“抗病毒”,但整合起来治疗“热壅肺卫证”的肺炎却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中药组方的关键在于针对病机,明确治法,尽可能发挥“1+1>2”的整体效用。清肺排毒汤是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五个经方优化组合、综合创新的复方,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橘枳姜汤,以方剂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以同等药量产生数倍功效。全方共21味中药,组方有机合理,考虑周详,多法齐下,气势磅礴,针对寒、热、湿、毒诸邪,共奏宣肺止咳、清热化湿、解毒祛邪之功效。该方重点不是对抗病毒,而是疏导毒邪外出,使热邪从肺卫宣泄而出、湿毒从汗液和大小便化解而去,故名“清肺排毒汤”。
在防治常见病、新发疫情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也在战疫中不断得到发展,张仲景《伤寒论》、李杲《伤寒会要》、吴有性《温疫论》均是在大疫后总结的实践成果。
以抗疫“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在迎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焕发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成为抗疫利器和功臣。这是中医在新时代应用系统思维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华文化返本开新、守正创新所创造的历史性功绩。中医在此次战疫中再创了辉煌,其中蕴含的悠久博大的中国智慧赋予我们自信。这不仅能让世人看到中医的神奇疗效和魅力,更能够从心底里提升国人根植传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著名汉学家、美国两院院士席文(Nathan Sivin)提出中美国蓝鳄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医药与中国的宇宙观、身体观、思维方式有关,强调中医学注意身心统一的特点:不能以是否合乎西方的标准来判断中医,应在熟悉中国的思想体系及其如何论述身心关系后才能解读中医。这是从中国文化本身特性出发,肯定了中医学的合理价值。他还指出,中医药的有效性已经部分地被当代西方医学所证实。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显示出来的功效,有力地证明了这种远见卓识。
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求两者应平等交流,互学互鉴,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各地动用了西医等“常规部队”,但缺少“奇兵”。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支奇兵,蕴藏着应对疫病的丰富历史经验和方法,如身心兼治,标本兼治,辨证论治以救急,敬畏自然、反省正心以治本,使人与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和谐共处、共生共荣。有研究认为疫情可能是因为生态失衡所致,这提醒人类应像关爱生命一样来保护全球环境,携手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外,多数人长期处于身心失衡的亚健康状态提醒人们要注意按照自然规律调养身心并改善生活方式。中医诊疗模型及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道法自然的防治手段,既符合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趋势,也契合“亲近传统,回归自然”的时代潮流。在未来医疗救助、健康生活的模式中,中医必然会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